top of page
Column Writing
精神壓力不宜擱置 年輕人該如何應對?
Date:
6 Dec 2020
00:00:00.000
to
00:00:00.000
Writer:
許麗明博士
Media Name:
am730
URL:
Material:
許麗明博士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
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
經歷社會動盪和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,時下年輕人要面對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。參與社會運動不但對年輕人構成壓力,更令他們和家人的關係緊張;疫情則為生活帶來顛覆性的改變,並加劇學業、事業和經濟方面的壓力。
過去一年,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研究發現,四成年輕人曾情緒低落,一成人曾感乏力、焦慮,專注力下降。這些症狀若持續影響日常生活,可為精神病敲響警號。研究指出,面對壓力,多數年輕人會唱歌、上網及睡覺以緩解心情;三成會與家人朋友傾訴,一成則迴避或無視壓力。其實,每個方法的成效都因人而異,但要注意它們能否讓自己正視壓力,而非將壓力擱置;所以,培養抗逆力是長遠減壓的關鍵。
抗逆力指在困境中反彈的能力,有助減低壓力對心靈的影響,讓自己從壓力反應(如心跳加速、焦慮)恢復過來,並建立自信面對新挑戰。培養抗逆力可由思維模式入手,反省自己受壓時的想法會否不理性,例如把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歸咎於自己的過錯,或因一事覺得自己注定失敗;「靜觀」能訓練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;面對困難時,可把它分成可行的步驟,逐步解決。日常生活中,多與明白、愛護自己的人相處,提醒自己並非孤軍作戰。
最後,認清自己需要幫助亦是提高抗逆力的表現。若察覺自己出現焦慮、抑鬱等症狀,應及時尋求專業協助。
<刊載於《am730》,2020年12月7日>
Video:
Photo(s):
bottom of page